归侨老党员曹丽云:传承父辈爱国心 关爱归侨赤子情
2021-04-29 11:04:02 稿源:仲恺文明网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100年的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回顾百年历史,赓续红色精神,今日起,《惠州日报·仲恺视点》“人文版”开设“老党员讲故事”栏目,以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敬请关注。
 

  “我们一定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宗旨,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做好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回顾自己的工作生涯,曹丽云说道。
 


 

  这也是曹丽云的真实写照。62岁的她,每日依然为各种侨务忙碌着,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拳拳爱国心,放弃优越生活回归祖国
 

  1968年9月24日,曹丽云的父亲带着母亲、妻子、4个年幼的子女及妹妹、弟弟,一家九口登上了回国的飞机。相比于许多只身回国的归侨,曹丽云的父亲认为,一家人在一起同甘共苦、互相照顾最重要。
 

  曹丽云的爷爷、父亲均出生于缅甸,到曹丽云已是曹家第四代缅甸华侨了。但曹家人的一颗爱国之心从来都没有变,一直没有改国籍。曹丽云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在缅甸时,家中珍藏着一个木匣子,里面装着一张写着家乡地址的纸条,那是家人“提醒自己是中国人,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先”。
 

  曹丽云的父亲对祖国尤其向往,他熟读《红星照耀中国》,被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他参加爱国华侨社团,把儿女送进中文学校,订阅《人民画报》……以实际行动展现一名华侨的拳拳爱国之心。
 

  1968年,曹丽云的父亲决定举家回国时,遭到亲友的强烈反对。曹家在缅甸世代做生意,家境优渥,回国意味着要放弃所有的一切,而且亲友们也了解到当时国内条件比较艰苦。归国的前一天夜晚,曹丽云的小姨还来劝曹家,但曹丽云的父亲心意已决,毅然带着全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悠悠赤子心,克服困难开启新生活
 

  曹丽云一家知道回国后的生活会比较艰苦,但他们没想到,会那么苦。他们此前生活在缅甸仰光,从来没有见过农村,然而,眼前低矮的房屋、荒凉偏僻的农场、坑坑洼洼的泥土路,还是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最不习惯的还是厕所,“都是公厕,晚上更是不敢去”。
 

  气候、饮食也不习惯。他们回来的时候正是冬天,那年还特别冷,孩子们手上都长了冻疮。吃饭、穿衣样样都需要票,曹家子女多、劳动力少,生活过得很是艰苦。
 

  然而,“此心安处是吾乡”,回到了祖国,才算回到了自己的家。他们也深知,尽管条件艰苦,但当时我国正处在困难时期,这已是国家尽了很大努力的结果。曹丽云的父亲耐心开导、教育儿女,积极面对困难,带着儿女从零开始,学着干农活、挑水、做饭……辛勤劳动、耕耘农田、修沟建渠、开荒辟地,为建设侨场流下了辛勤的汗水。
 

  “我很佩服我的父亲,面对孩子的不理解,面对这么多困难,他很乐观,依然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曹丽云说。父辈勤劳坚毅、爱国忠诚、拼搏奉献的精神印在了曹丽云幼小的心灵中。
 

  深深组织情,放弃移居澳门留在侨乡
 

  身教重于言传,父亲的爱国之心、乐观肯干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曹丽云。1976年,曹丽云高中毕业,因为成绩优秀、勤劳肯干,被选拔到农田水利建设专业队(也叫青年突击队)。专业队里都是优秀青年,承担着农场里的急难险重任务,哪里有困难,他们就到哪里去。曹丽云为入选专业队而自豪,总是冲锋在前,迅速成长。
 

  半年后,农场八队需要年轻骨干,曹丽云调回了生产队。她服从组织的安排,在八队饭堂班长的岗位上认真踏实地工作起来。
 

  受父亲影响,曹丽云为人厚道,做事公正,对人公平。在食堂,从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而区别对待。农场有个驻队领导,经常在饭堂吃饭,别的人掌勺总会舀多一些饭菜给他,唯有曹丽云,一点也不多给,给这个驻队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
 

  1978年,驻队领导调任其他岗位。临走前,他向组织推荐了曹丽云。于是,曹丽云被调入潼湖华侨农场团委工作,此后又任团惠阳县委委员、常务委员。
 

  组织的信任让曹丽云倍加感动,她很珍惜这个岗位,也很用心做好工作。潼湖华侨农场团委当时有30多个支部,每天一早,她独自骑着一辆破自行车,一个支部一个支部走访,至晚方归。40多年前的乡村,路小林深,一个小姑娘就这样日日穿行其中。现在回想起来,曹丽云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勇气。
 

  由于工作出色,1982年12月,曹丽云作为惠阳地区优秀团干,出席了中国共青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还当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1983年,曹丽云当选为省人大代表。此时,她迎来有生以来最大的抉择。当年,国家全面落实新的侨务政策,国外有亲友的,允许申请移居出去。她有机会移居澳门,去?还是不去?曹丽云陷入了痛苦的选择。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曹丽云最终选择了留下。
 

  1985年6月,曹丽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昭昭为民心,成立基金会关爱困难归侨侨眷
 

  1995年11月,曹丽云任惠州市侨联主席。出身农场的她,对侨胞有深厚的感情。到侨联工作后,她深入基层,到各个县(区)调研归侨生活状况,发现许多归侨侨眷生活困难,便萌发了成立归侨侨眷基金会的想法。曹丽云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多方奔走筹款,最终筹集到20多万元,成功设立了归侨侨眷基金会,为持续帮助困难归侨侨眷提供了保障。
 

  惠州是广东省较有名的侨乡之一,在历史上惠州华侨对祖国和家乡有过重大贡献,为让后人了解和铭记这光辉的历史,曹丽云决定组织出版《惠州华侨志》。经过两年的努力,《惠州华侨志》于1998年12月出版,全书22万字、65幅照片,是惠州第一部华侨志。“我希望把惠州籍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的精神传承下去,这也是我作为侨联领导的一份责任和使命。”曹丽云回忆说。
 

  2014年,曹丽云到了退休年龄,但她退而不休,担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组长,参与筹备成立香港—惠州侨商联合会,2018年3月参与筹备成立惠州市侨商投资企业协会……这些年,她依然在需要她的地方,发挥着余热,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