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伟,男,1988年出生,江西上饶人,现任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五部SMT质量组QE工程师。先后获得仲恺高新区“优秀技师”、惠州市“金牌工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唐志伟在调试查看设备运行状态。 图片由采访对象本人提供
近年来,惠州工业加入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的时代大潮,有的工厂惨遭淘汰,有的工厂则遇到如潮水般而来的机会。
2010年进工厂的唐志伟,在这股势不可挡的时代大潮中,他一路向前,掌握一项又一项技能,实现个人能力、职位、收入的全方位提高,先后赢得仲恺高新区“优秀技师”、惠州市“金牌工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迎难而上
死磕到底用“笨”办法“啃”下“硬”骨头
北京冬奥会金牌得主武大靖说,没有经历过“迎难而上”的人生,不完整。如果是12年前的唐志伟听到这句话,他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因为那时刚通过校招进入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力科技”)的他,芳华正茂,信心满满。
2010年9月,站在公司大门前,专业对口的他满怀憧憬,“应该很快如鱼得水。”万万没想到,进入车间却懵了:设备此前见所未见,并且全是进口的,连说明书都是全英文。
通力科技主要提供音频、视频及电声智能产品生产和服务,他所在的SMT车间主要负责电路板上元器件的贴片工作,贴片元器件很小,有的小到0.2~0.4毫米之间,当设备运转起来,速度非常快,一条生产线一小时能贴100万个元器件,对生产的精密度要求非常高,但生产线要24小时不停运转,设备随时都会出故障,因此,需要技术员对其进行日常维护,并时刻待命处理突发故障。
当时的他连这些设备最基本的操作都不了解,谈何检修维护?唐志伟不得不承认,在这份工作上,他是一名妥妥的职场“小白”。
为尽快上手,唐志伟抓住一切机会向生产线上的员工学习设备操作方法,同时努力钻研各设备的说明资料,并用“笨”办法“啃”下专业英语这个“硬”骨头。
“就是要迎难而上,死磕到底。”唐志伟说,那时才20岁出头,心中充满了熊熊燃烧的拼劲,“别的技术员10分钟能修好,那我也要这么短时间内修好,甚至要比他们更快。”初生牛犊不怕虎,因为彼时正青春。
技术改进
在公司所有生产线上推广应用
好学的唐志伟很快就能熟练操作、检修维护设备,但当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并不能令他满足,他决心向高峰挑战——弄懂设备故障背后的原理,找出解决办法。这不是对技术员的要求,这是对工程师的要求。
10年前,设备坏了,小问题由自己的工程师维修,修不了的或交由第三方公司维修,或寄回原厂或邀请原厂工程师来维修。唐志伟孜孜不倦地向公司里的工程师学习,尤其是当设备原厂工程师来处理问题时,他把每次都寸步不离,“贴身”讨教。
他很快被选为公司技术培养对象,渐渐成了技术骨干,在公司的第7个年头,他开始厚积薄发。那时,生产线上的一台设备经常发生重大撞机异常。生产线工人只负责放“料”的环节,然后由设备自动化完成贴片,但如果工人没放好,高速运转的设备很容易撞击损坏。发生这类重大故障要回原厂维修,维修完还要进行非常精密的校正,当时校正设备苏州和深圳各有一台,每次发生故障到恢复使用,维修调试的时间短则半个月,长则一个月,损失非常大。
这一问题一直无法得到彻底解决,每每落到最后都只能是加强对生产线工人的培训,治标不治本。唐志伟日思夜想,连晚上做梦都在想解决方案,受红外线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启发,他创新地在设备上增加一个激光感应器作为安全保护装置,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一改进方案随后在公司所有生产线上推广应用。这项技术改进反馈回德国的厂家后,该厂后来生产的换代产品都增加了这一装置。
“这是我的第一项技术改进。”唐志伟露出开心的表情。
带领团队
进行几十项技术攻关和生产改进
自此,唐志伟开启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创新改进之路:
2018年,他改进总装生产自动化,导入各类测试项目,为公司创造收益800余万元;2019年,他推进项目自动化、IT化创新,为公司节省了设备外购费用,减少了作业人员数量,还保障了产品品质,为公司创造收益近千万元;2020年改进了设备的节能等设施,助力公司建立智能化工厂,提升转型产品竞争力……
2019年,他晋升为管理层,开始带领团队。技术攻关和生产改进仍是他的重中之重,他主导并成立了一个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组织车间搬迁、新车间规划建设、设备调试,保障了新引入生产线的快速投产。
他培养了20余名贴片设备技术人员,带领团队进行了几十项技术攻关和生产改进:延长贴装设备切刀系统使用周期、降低回流设备用电能耗、创新Philips设备PH维修方法、改进ASM设备防止误操作损坏、升级改造旧设备和软件平台、生产物料使用防错和追溯、灯光检料系统、设备空载自动报警等等。
12年间,通力科技SMT车间从6条全自动贴片线发展到30条先进贴片生产线,产品实现由单一向丰富转变,能耗和成本更低,竞争力大幅提升,成为惠州产业转型升级大潮中一颗璀璨明珠。
“我很幸运,抓住了公司飞速发展的机遇,跟上了产业蓬勃向上的时代。”把“工作一天,学习一天,进步一点”作为人生信条的唐志伟说。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