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在仲恺高新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大喇叭、小哨子、红袖章、黄马甲”以及“最小应急单元”牌子——这是仲恺高新区近年来打造“最小应急单元”的重要标识。为进一步加强村(居)、企事业单位、中小学及幼儿园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区域的安全防控工作,仲恺高新区深挖基层自治、群防共治志愿服务参与社会共建共治共享资源,广泛组织、发动引领群防共治力量,深入开展“最小应急单元”组建工作。目前,该区已建成538组“最小应急单元”,有力地提升仲恺高新区公安机关和社会安保力量联勤联动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社会面平安稳定。
理论教学与实战演练相结合
“遇到紧急情况,要做到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增援到位。”这是仲恺高新区诸多学校安保工作人员心中的一个重要理念。近期,市公安局仲恺高新区分局在部分中小学和幼儿园等检查督导“最小应急单元”工作开展情况,并开展校园“最小应急单元”应急处置演练。采取理论教学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对安保人员进行生动的教学培训,持续增强广大师生、安保人员的防暴教育意识。教官认真讲解及示范防暴盾牌、防暴钢叉、警棍等防护器材的使用方法,组织开展现场对抗实操演练,切实提升参训人员对突发事件发现、自救和处置能力。
仲恺中学工会主席钟锦山说:“希望通过经常组织反恐防暴演练,达到以练促战、防患未然的预期效果。”
去年以来,仲恺公安按照上级公安机关要求,统一“最小应急单元”标识,统一安装一键报警装置、应急处置装备、通讯联动调度等标准,规范了公安机关与“最小应急单元”协调处置警情基本流程及现场处置流程。指导“最小应急单元”配备大喇叭、小哨子、红袖章、黄马甲等统一标识和必要的防护和处置装备,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网格化治安安全防控体系,校园等重点场所安全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以点带面逐步覆盖,
整体提升应急防控能力
记者从仲恺公安分局获悉,目前,仲恺区“最小应急单元”已建成538组,其中,中小学、幼儿园406组(校园100%覆盖),其他重点单位、企业132组。该区治安大队还积极推动全区其他类场所“最小应急单元”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面治安防控能力以及应急处置水平。
为发挥“最小应急单元”的最大效能,仲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通过应急演练、实地暗访等形式,常态化、高频度开展演练、测试,重点检验“最小应急单元”快速反应能力、情况报告能力以及快速联动能力,对不同“最小应急单元”分类指导实施,确保“最小应急单元”保持应急处突最佳状态。
同时,按照“最小应急单元”“八统一”(统一领导、统一名称、统一人员、统一装备、统一标识、统一职责、统一流程、统一口径)要求,仲恺公安分局积极推进校园、企业、重点单位等“最小应急单位”“七个配齐”落实工作,最大程度提升整体应急能力。
仲恺公安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后,仲恺公安将持续深化推进‘最小应急单元’建设,通过制度和机制保障‘最小应急单元’真正做到肯处置、敢处置、能处置,切实做到自救、互救、公救,从整体上提升社会面治安防控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建成132间校园警务工作室
记者获悉,去年以来,仲恺高新区宣教文卫办联合仲恺公安分局以辖区学校为试点,积极搭建警务工作室平台、防范宣传平台、师生服务平台“三个平台”,推动仲恺高新区公安警力从“进校园”向“在校园”转变,零距离守护校园安全,积极营造安全、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民警向学生宣传禁毒。
如今,仲恺辖区率先完成132间校园警务工作室建设,主要承担校园及周边警情的接处警和巡逻巡查任务,落实“高峰勤务”,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有效震慑、警示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常态化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累计帮助学校化解矛盾纠纷2起,消除各类问题隐患41处,确保了校园安全稳定。
仲恺公安分局还积极组织民警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进校开展防伤害、校园欺凌、“校园贷”、新型电信诈骗、交通事故等宣传教育45场次,指导校园保安、“最小应急单元”开展反恐技能训练、处突演练50余次;结合“送法入校”活动,联合学校制作安全教育宣讲小视频,向学生家长进行安全宣传,全方位提升校园安全防范能力。
仲恺高新区还将便民服务平台前移至校园警务工作室,在校园开展户籍政策、居住证办理咨询、紧急救助等工作,致力提供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完善便民设施、优化服务渠道。据介绍,自建成以来,共为学校师生提供便民服务200余次,主动帮助广大师生解决实际难题50余个,营造了为民、和谐、安全的警校联动新氛围。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杨敬贺 魏怡兰 通讯员惠仲公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