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在这个小公园里坐坐,活动一下,感觉很舒服!”8月下旬的傍晚,家住仲恺陈江御湖社区的邱先生带着孙儿在楼下的小公园玩得很开心。
仲恺陈江街道御湖社区五一花园东五街有着数十栋出租屋,却缺少居民生活小公园,周边居民茶余饭后大都待在家里。今年7月,附近居民发现,原来一处堆放杂物的空地,已经变成了面积136平方米的“小微公园”,居民散步、唠嗑、锻炼身体有了一个好去处。
“闲置地变身小公园”,是陈江街道打造“红色出租屋”激发管理效能的一次“实战”检验,也是陈江街道以党建引领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成效的一次检验。
郡县治,天下安。今年1月,仲恺高新区委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此,陈江街道积极深入探索,创新实践,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各种社会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同时,推动基层力量下沉,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并建起“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提高基层治理的效能和水平,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在陈江街道初步形成。
公安民警常态化巡逻维护社会治安。
现状
经济社会发展快速 社会管理压力增大
陈江街道是廖仲恺先生的故乡,位于仲恺高新区的核心区域,常住人口20余万人,但流动人口有15万余人,占比达75%,小区34个,村民小组148个,出租屋6600余栋。
2021年,陈江街道地区生产总值21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88.6亿元,是仲恺高新区重要的经济建设阵地和人口集聚地。近年来,陈江街道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管理压力增大,历史遗留问题较难快速解决等情况突出。为此,陈江街道根据实际,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探索。
陈江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海平表示:“基层社会治理,往小的方面说,就是基层干部每一天的工作;往大的方面说,是指在党的领导下,运用包括政府在内的多种力量向基层辖区居民提供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利益协调、矛盾纠纷化解、创造平安和谐舒适生活环境的活动。”
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民生服务、应急处置、社会心理健康等,涉及面极广。而陈江街道涵盖了“城乡结合型、现代城市型、纯农业型”3个类别的基层村居,且“难点”“痛点”各不相同。
陈江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是新时代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陈江专职消防队进行演练。
举措
党建引领“3大招”破解治理难题
为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持续出现的各种社会治理问题,陈江街道在上级的支持下,创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并进行了三大方面的创新和深入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实现区域化党建全覆盖
陈江街道的御湖社区,不仅新建起了“小而美”的休闲小公园;人居环境、牛皮癣等的专项整治,让周边环境焕然一新。
众人拾柴火焰高。设立“红色出租屋”、“书记会客室”、“项目联合党委”、“两新”结对共建等具体举措,这些都是陈江街道通过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基层各种社会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一个缩影。
记者获悉,目前,陈江街道有82个基层党组织,其中村(社区)党组织65个,党员总数1496人。除了选优配强村(社区)党员干部,还先后推出了“党建+X、党建联建”等党建品牌,在此基础上继续打破区域壁垒,推出“最小应急网格单元——红色出租屋”,在小区楼宇建立“书记会客室”,实现区域化党建全覆盖。还通过借助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力量,建立快速反映企业和群众诉求、精准服务企业和群众需求的基层服务体系。
其中,在激发“红色出租屋”管理效能方面,陈江街道针对自建房管理难、流动人员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探索打造了首批7个标准化出租屋管理党支部阵地,建立“街道出租屋管理联合党委-出租屋管理党支部-党员”三级基层组织架构,探索推行“五色”分类管理法,建立警情通报机制,对出租屋实现精准治理,构建了基层统筹、条块结合、多方参与、共建共管的治理格局。
“书记会客室”让服务群众更有温度。针对小区出现的进屋偷盗、涉黄涉赌、邻里纠纷等问题,陈江街道探索形成了“1+1+N”(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N个小区物业党支部)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强化社区党组织对社区资源进行系统挖掘与整合的能力。
陈江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邓超介绍,陈江街道同步开发了小程序,形成居民出单、社区派单、书记接单、群众评单“四单”闭环管理机制,24小时不打烊,把更多资源、管理、服务下沉到小区,构建起了开放、集约、共享的“10分钟服务圈”。
陈江街道重大项目有37个,涉及的企业总数187家。通过把党支部建立在项目上,由办事处主任为组长,重点项目负责人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联合党支部,把项目企业、项目驻地党组织和党员纳入联合管理,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联合党委通过定期召开专题协调会、党建联席会等方式,打造成为推动项目建设的坚强堡垒,实现了项目提速增效。截至目前,联合党支部为企业解困纾难627件。
此外,陈江街道借力“两新”结对共建,助力乡村发展,开展了由11个村党组织与22个“两新”党组织结对共建,充分发挥结对双方党组织自身优势,列出“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和“项目清单”,实行服务项目双向认领,统筹解决村民、职工群众的实际需求,助力乡村振兴。
力量下沉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每天晚上都能看到网格员从我们这儿路过巡夜,大家都很有安全感。”在陈江街道甲子社区甲子路经营夜宵档的朱德明说,陈江街道的“大巡防”,“巡”出了他的安全感、“防”出了群众的满意度。
近年来,陈江街道围绕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选派党员干部精英下沉一线主动排查,打造“1+15+N”的红色网格以及社会面“大巡防”格局,更好地构建跨组织的协同网络,动员基层社会各界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从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同时,筹建“一中心多站点”畅通群众诉求的渠道,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在15个基层治理村(社区)“大网格”的基础上,陈江街道进一步细化出215个小网格,发挥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和村(社区)干部的带头作用,带领红色网格员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成为基层治理的“眼睛”和“耳朵”,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实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格”,筑牢基层治理堡垒。
陈江街道还通过开展大巡防,提高见警率,同时与“义警”志愿巡逻队、各村(社区)网格组、联防队员联动,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保障辖区内暴恐事件“零发生”。
袁广斌和他的工友被“合股公司”拖欠工资长达3个月,多次追讨无果后,来到陈江街道综治维稳中心寻求帮助。接访后,陈江街道党员调解员立即组织双方在功能室当面核实与调处,仅用两周,袁广斌及其工友就成功追回了拖欠工资。
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陈江街道的基层治理也呈现新问题、新变化。为此,陈江街道推出“一中心多站点”信访维稳工作,即一个综治维稳中心、在15个村(社区)铺开综治信访维稳站点,配备“党员调解员+法律顾问+各类功能室”,实现每宗信访案件专人跟踪推进,以更好地建立信访维稳长效工作机制,“靠前”响应和满足群众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陈江街道遵循“四必到四必访”原则,要求驻村团队、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每周走家入户,靠前服务,力争矛盾纠纷在“事前”得到化解。今年以来,累计处理信访案件4148宗,化解率达91.8%。
运用科技织密“平安网”
近年来,如何实现科学抗疫、防疫,确保群众健康安全和生活稳定,成为陈江街道的治理新课题。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陈江街道通过完善科技手段,成功排查出密接、次密接、红码、重点人员,确保了辖区居民的平安。
陈江街道商贸活跃,人流、物流来往频密,疫情防控难度大,社会治理的盲点、隐蔽点难以消除,单靠人防已不能满足社会治理的需要。陈江街道积极搭建网络数据平台,将社会治理智能化,大幅度提升治理效能。
在具体做法上,一方面,陈江街道运用科技织密“平安网”,解决基层社会治理缺乏有效数据支撑、信息反馈渠道不通畅等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的巡防端口进行问题清单派单的同时,推进一、二类视频点安装,积极运用执法记录仪、视频+喇叭、智能门禁等科技手段,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搭建“陈疫通”平台,陈江探索“党建+大数据”跨部门联通共享,全力解决疫情防控人员底数不清,管理难、排查难度大等问题,协助基层干部对重点行业重点人员核酸检测情况进行实时核实,为基层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本组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杨敬贺 魏怡兰 通讯员陈江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