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高新区沥林镇埔心村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一片绿油油的玉米苗景象映入眼帘。不久前,这里还是成片的香蕉林。
为响应国家“防止耕地非粮化”“把藏粮于地落实到位”政策,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促进粮食生产,今年5月开始,沥林镇通过制定相关方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推进“非粮化”和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
清退香蕉林后,种上玉米苗的耕地航拍。
鼓励企业流转经营权,促进粮食生产
“香蕉属于经济作物,种植时间长了容易影响土地肥力,会引起土地硬化,复耕也需要加大肥料的投入。”沥林镇农业农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今年,该片香蕉田已经连续种植了6年时间。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为此,沥林镇以自我加压的形式,采取“领导下沉,部门联动,压实责任”的工作方法,从“摸、劝、谈、铲”四个方面入手,摸清了该镇存量香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该镇通过鼓励承包香蕉地的粮食生产企业进行经营权流转,盘活土地资源开垦复耕复种,有序退出香蕉种植。目前已开垦复耕种上853亩玉米。
“因为历史原因,这片高标准农田一直在种植香蕉。现在我们种上玉米,就可以促进粮食生产了。”该负责人说。
玉米苗播种完成,耕地里一片绿油油。
盘活土地资源,开垦复耕复种
“因种粮效益低、村民外出务工、耕作条件不完善等原因,土地被闲置使用。”沥林镇农业农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镇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并将其作为乡村振兴工作考核干部职工的一项重要指标。
根据每月的撂荒耕地疑似图斑核查耕地撂荒情况,该镇建立了撂荒耕地整治台账,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逐一销户;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采取互换、转包等形式,将闲置的土地流转给有能力的其他农户经营,引导土地逐步向专业大户、种植能手、农业企业集中发展。截至目前,该镇已完成复耕复种149.78亩。
同时,广泛宣传科技下乡活动。通过组织群众参加“广东省红火蚁‘百县千镇万村’基层培训班”、“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训班”、“高素质农民培养(农业经理人)培训班”,以及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对象工作,深挖乡村工匠专业人才。
接下来,沥林镇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凝心聚力。一方面,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逐级分解下达。另一方面,对耕地种植用途进行分类明确,严格落实利用的优先顺序,引导果树上山上坡。
惠报全媒体记者邱舒婷 魏怡兰 通讯员许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