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华社在一些地方调查发现,部分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除喝水和上厕所外,不能走出教室活动,甚至不能随意离开座位。
课间让孩子保持“静态”,学校和老师方便管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出发点看起来无可厚非,但实际上这是教学管理上的“懒政”。因学生课间活动容易摔倒、磕碰就禁止活动,那课间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课间,本是学生舒缓情绪、缓解压力的时间窗口,课间活动是学生调节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的好方式。把小课间变成“静坐时间”,显然不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也不利于集中精力上接下来的课程。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参加户外运动是防控近视的重要手段,小课间被“挤占”会导致中小学生户外运动时间减少、近视概率增加。孩子成长的其他问题,其实多少也与日常活动不足、情绪疏导不良有关,把学生10分钟小课间“剥夺”,太粗暴了。
把小课间还给孩子,学校要废除“懒政”式管理,优化教学管理方式,家庭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也应给予更多理解和包容。家校联手创造良好条件,切实把小课间还给孩子。
(捋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