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11月28日报道,记者对废弃的家庭电子垃圾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睡”在家里的电子垃圾越来越多,但目前仍然缺乏规范的电子垃圾回收渠道,不少人面临电子垃圾处理难题。
在缺乏规范的电子垃圾回收渠道之际,紧要之事是把电子垃圾保护好,因为随意丢弃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个人信息泄露。
电子产品零件含有铅、镉、汞等有害物质,一旦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会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媒体报道,一块手机电池所含的镉能污染6万升水,相当于3200桶标准桶装水,随手一扔也就埋下了污染环境的隐患。
随意丢弃废旧电子产品,还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个人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自己陷入麻烦不说,也可能导致亲友“躺枪”。一个扎心的事实是,测试表明,一键删除、快速格式化和默认不勾选“格式化SD卡和手机存储”等操作都不能完全将数据删除。简单、非专业的处理,很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所以,在缺乏规范的处理渠道的情况下,将电子垃圾保护起来,本身就是理性方式。
数据显示,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闲置手机总量累计将达到60亿部,构建规范的电子垃圾回收渠道显得日趋迫切。希望政府部门、手机厂商、个人用户共同努力,合力把废旧电子垃圾回收纳入社会生态链、经济链,切实解决好家庭电子垃圾处理的后顾之忧。
(捋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