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村党建文化公园。
廖仕繁(左一)走访困难家庭,了解村民生活情况。
困难家庭获助住上新房。
仲恺陈江街道幸福村部分区域鸟瞰图。 位于幸福村的承翰奥莉农场。
沿着仲恺高新区的惠侨快线,拐个弯就进入陈江街道幸福村叶径路,不多久,幸福村高大醒目的石牌坊便映入眼帘。
漆黑崭新的柏油路面,道路两旁的村庄屋舍俨然。村民在房前屋后种上各种鲜花盆栽,盛夏时节更显得绿意盎然,一间间颇有格调的民宿错落有致,唤起人们对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市、区、街道的指导支持下,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党总支组织成立了一支由20名党员组成的党员先锋队,在16个村民小组共约50名正副村民小组长的共同努力下,广大干部群众在推动乡村振兴、项目征拆、股份制改革、人口普查等重要任务中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勇当先锋。
经过几年的持续不懈努力,幸福村从传统农业村,变成了如今无数人向往的幸福“桃花源”。
A
美环境
清运垃圾修村道,人居环境美起来
进入幸福村,就有一种幸福的感觉——主干道两旁的村落里很多户人家屋外都有一块菜地,用小篱笆围起来,干净漂亮。村落既有干净现代化的房屋,也有传统的田园风光。
幸福村是我国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先生的故乡,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背靠红花嶂,山上有座水库,可谓依山傍水。
不过,在2017年之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1000多户的人家,有近300户养殖鸽子,数十个规模不一的养猪场,几十年来积累的生活垃圾随处可见。
“以前在这里,到处是苍蝇蚊子和蟑螂乱飞乱跑,根本没法安坐。”回忆起前几年的人居环境,陈江街道幸福村党总支书记廖仕繁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战略刚提出时,上级还没有完善的资金和扶持政策,村里也没有什么经费。”廖仕繁心里清楚,乡村要振兴,人居环境必须改善。“如果人居环境脏乱差,人才、资本看了就不愿意来,也留不住,乡村振兴便无从谈起。”
“把堆积的垃圾清理运走,再把村道修建好。”廖仕繁和幸福村党员干部们一致认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现这些美好的想法,需要启动运作资金。但村里没有钱的现实,着实令基层干部们很“头大”。
走出去就有办法。一方面,幸福村党总支的党员干部积极向上级对接沟通,争取支持;另一方面,党员干部主动出击,到几位熟悉的企业老板处“化缘”,寻求赞助,最终解决了启动资金的问题。
廖仕繁说,由于多年来的工作互动产生了信任,企业老板就爽快地答应赞助几万元。有了启动资金,也不意味着事情就可顺利办成。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村民房前屋后和路巷的柴草、猪栏鸡舍,都要进行合理的布置和规划。
为动员村民一起参与打造宜居村居,在廖仕繁的带领下,幸福村党总支里的年轻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宣传政策,还和大家一起动手,把柴草搬到村民家的院子内,堆放整齐。
面对生活了几十年,已经养成习惯的村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很繁琐的事情。今天帮他把柴草搬进去,明天他又搬出来,反反复复好多次,做好事的干部还没少挨骂。2018~2019年,在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支持指导下,幸福村党总支带领大家把村里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垃圾运走,共运了7000多车。
经过近半年的拉锯战,村民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诗似画的村庄渐渐展现出来。
如今,幸福村实现了主干道2.5公里村道黑化,各村组道路、巷道2公里硬底化建设。党建公园、村级公园、四小园相继建成,村民生活环境、文化氛围日渐浓厚,村民多了休闲、运动的场所。精致的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公园,村庄绿化美化实现全覆盖,幸福村“颜值”更上一层楼,村民的生活更加舒心。
B
兴产业
盘活资源助发展,村民增收产业兴
在幸福路路边,有一个现代化农场格外引人注意,这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该村成功引进的项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过去,幸福村是一个典型的农耕生产村。随着年轻劳动力不断外流,村内的土地资源被闲置。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在上级大力招商引资的支持下,幸福村引进“千亩”松瑞农业公园和承翰奥莉农场,高质量建设农业生产、田园观光、休闲采摘、农业科普等现代化高科技田园农业综合体。
“以前这周边都是破旧房子,现在改造成绿地和广场,不但看起来整洁、美观,还可供游客停车。举办大型活动的时候,许多村民还来这里摆摊卖农产品。”农场负责人石先生向记者介绍说,廖仲恺纪念碑对面就是承翰奥莉农场。
为发展产业,振兴乡村,幸福村组织各个村民小组,将红山下、为光、陶前、何屋、下径、横岭、咀头、横光小组1000多亩集体用地出租给惠州市松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用于建设松瑞农业公园和承翰奥莉农场。这不仅给当地农户带来183.6万元的年租金收益,更产生了一系列溢出效益。园区因种植、施肥、管理等每年临时聘用当地农户约270人次,带动用工增收约288万元。
幸福村现已开发生产基地面积800亩,年种植水稻、蔬果等农产品约770亩,年产值可达470万元,是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农产品采摘、农业科普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田园农业综合体。每年接待游客约3.5万人次,年旅游服务收入约350万元。
此外,幸福村还引进了以授权专利使用为主营的“福丰种业”等科技型企业。“福丰种业”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合作,每年不少高校师生前来学术交流、观光旅游,为幸福乡村持续注入新活力。
幸福村将谋划打造“产学研游”示范基地,建设美丽休闲与乡村旅游示范村;更好地带动村民就业300人,持续为村集体收入引来源头活水。
C
引人才
激发“乡土人才”活力,拓宽致富新思路
“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把人和人才留住,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创业。”陈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晓敏说。
在陈江街道党工委指导下,幸福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三会一课”等平台积极宣传乡村旅游理念,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建设。通过政策宣讲、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幸福村掀起了一股“创业潮”。
外出打拼十年的村民廖文宽,在了解到家乡的返乡创业相关政策后,选择回到家乡追逐自己的“荔枝梦”。通过农业合作社平台,廖文宽成立了惠州市幸福荔王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承包了荔枝园面积约80亩、荔枝树1000多棵,通过嫁接改良了4个优质品种300多棵。他还计划打造荔枝文化公园,拓展荔枝干、荔枝蜜、荔枝饮料、荔枝木窑鸡、荔枝酒等产品,带动村民增收。
为更好地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在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组织部门的支持下,幸福村还为各类人才建档立卡,并采取多种优惠和帮扶措施,支持大学生留在幸福村创新创业。
人才兴则乡村旺。
如今,幸福村先后获得“广东名村”“广东省卫生村”“珠三角最美乡村”“惠州市宜居示范村庄”“惠州市生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幸福村主干道幸福路获得2022年惠州市“最美农村路”的荣誉称号。
D
共享福
助贫济困,共同过上“幸福”新生活
“廖书记,你又来了啊,快坐坐!”在中午11时左右,廖仕繁带着几名村干部,来到村民杨冬姐的家里,杨冬姐正在厨房里做午饭,手上还拎着半只腊鸭在清洗。
这是廖仕繁当上村党总支书记后,每半个月必须去“打卡”的地方。
杨冬姐原本是幸福村的困难家庭,早年丈夫去世,她独自带着几个孩子生活,家庭十分困难。
“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落下”。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为了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共享发展成果,省、市、区和陈江街道都非常重视扶贫工作。
2020年,为帮助杨冬姐一家从破旧的老房子里搬出来,有个安全的居所,村党总支的干部们动员其他村民,先让杨冬姐一家免费住到其他村民闲置的房屋中。同时,村干部到杨冬姐的家里帮忙,盖起了一座90多平方米的小洋楼。
“如果不是村干部们帮助,我做梦都不敢想能住上这样的楼房。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他们。”杨冬姐对《惠州日报》记者说着,眼眶红了。
“不用感谢我们。是党的政策好。”廖仕繁说。
还有近2万元的装修费用怎么办?村干部找来平时熟悉的装修队,让装修队帮忙把杨冬姐的一家装修起来。
“我跟装修队的老板说,这是贫穷人家,你按成本来做吧。”廖仕繁说,杨冬姐一家不久住进了新居。
离开杨冬姐家,记者来到下径村民小组独居人廖振雄家里。院子洁净,厨房灶台还贴上了崭新的瓷砖。
这也是廖仕繁每半个月都要去的“打卡点”。
“廖书记常来看我。村委会每个星期都安排人员过来看望,帮我买大米和粮油。”廖振雄打着手势说。
廖振雄正坐在树下阴凉处劈柴。见到记者过来,起身迎了上来。廖振雄打起手势语,廖仕繁熟悉地给记者当起“翻译”。
“平时跟他交流得多了,也就自然学到了”。当记者问廖仕繁从哪里学的手势语时,廖仕繁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幸福村先后获得“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陈江街道2022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仲恺高新区2022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赛”首轮和年终集中竞演活动冠军。2018年,幸福村获评2017年广东省“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单位称号,获评2022年“惠州市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称号。
本组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杨敬贺 邱舒婷 魏怡兰 通讯员刘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