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庭院,绿意盎然;满屋风情,赏景自乐……自仲恺高新区部署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工作以来,陈江街道高度重视、及时部署,将“美丽庭院”建设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掀起“美丽庭院”建设热潮。尤其在打造“美丽庭院+文化传承”方面,陈江街道注重挖掘本土非遗文化因子,将美丽庭院打造与非遗文化传承进行有机结合,全力展现新时代乡村建设新风尚。
花做篱笆诗为墙,春夏秋冬景怡人。幸福村刘家敏家的庭院清新别致、景色怡人,灰红色的泥砖错落有致,一圈圈的竹栅栏整齐有序,院内绿植成荫、红花点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刘家敏家的房屋青砖黛瓦,隐匿于绿植丛中,颇有曲径通幽、世外桃源之感。几幅大红的对联雄浑有力、喜气盈盈;院内摆放整齐、古朴内涵的“麒麟舞”道具尤其吸人眼球,给人满满的文化气息。
刘家敏家。
“麒麟舞”是中国最早的拟兽类舞蹈,在客家人历次南迁过程中保留下来,与当地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如今丰富多彩的麒麟舞,寓意着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刘家敏是党员之家,其公公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麒麟舞的传承人,多年来,他致力于“麒麟舞”传承和保护,培养了一班年轻人,立志将麒麟舞的文化和技艺在年轻一辈中传承发展下去。
练习“麒麟舞”。
云想衣裳花想容,绿意盎然和风吹。东江村刘淑媚家的庭院清新别致、景色怡人,外围铁艺围栏和院内各式各样的绿植,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我国传统武术界,螳螂拳有南派北派之分,1911年出生的陈江街道东楼村人冯南,14岁到香港学艺,恰逢南螳螂拳传人杨秀昌在香港开馆收徒传授螳螂拳,冯南到拳馆学艺。冯南从香港返回后,在家乡带徒授艺,南派螳螂拳从此在东楼村扎根、开花。现任职东楼小学南螳螂拳的师洪锦满先生正是冯南的亲传弟子。刘淑媚家的院子是洪锦满和东楼小学学生袁智耀等人练习南螳螂拳的固定场所,整齐划一、孔武有力的南派螳螂拳与静谧幽香的院内环境相得益彰,更有一番独特的魅力。
在刘淑媚家的院子练习螳螂拳。
一户庭院就是一处风景,家家户户便串起了美丽乡村。据悉,陈江街道将“美丽庭院”建设评比、聚力打造“美丽庭院”矩阵,作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和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辖区群众积极参与“美丽庭院”建设评比工作,着力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浓厚氛围,推动实现村村有特色、户户有亮点。截至目前,共计建设评选26户“美丽庭院”示范户。
文/图 惠报全媒体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黄嘉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