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高新区:攀高逐“新”走前列 笃行致远向未来
2024-09-23 10:06:12 稿源:仲恺文明网


  历史,总会在关键节点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回顾这75年的历史长河,惠州经历了无数的变迁,其中1992年无疑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关键节点。这一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仲恺高新区,仲恺正式进入“高新时间”。
 

  举棋落子,撸袖实干。从起初的寥寥数家企业,到如今高新技术企业超千家;从单一的电子信息产业,到如今新能源电池(新型储能)、超高清视频显示、电子信息产业等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从昔日的百业待兴,到今日城乡面貌的日新月异……从0到1、从1到N,三十余年来,仲恺高新区以奋斗为名义,以创新为笔触,将昔日荒芜的城郊僻壤,绘就为一座创新驱动的科技之城、产业集聚的未来之城、助企便民的活力之城以及宜业宜居的生态之城。
 


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

 

  产业集群
 

  产业为根,握指成拳释放产业集聚效应
 

  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五星”示范基地、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翻开惠州发展版图,以上“国字号”牌子的线索都指向了惠州城市以南半小时经济圈内的一个区域——仲恺高新区。透过一顶顶闪耀的桂冠,清晰地折射出一个园区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砥砺奋进、向“高”而攀的过往和未来。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92年,那时,一条路笔直向南,目之所及,乡野农田望不到边。弹指一挥间,仲恺高新区如今面积达345平方公里,2023年正式迈入千亿园区行列,GDP高达1007.15亿元,同比增长10.1%,“千亿高新”从梦想照进现实。
 

  探寻其产业发展路径,可谓一产带一链,一链兴一群。在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下,仲恺产业发展的“滚雪球”效应正在加速形成。
 

  走进位于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的旭硝子显示玻璃(惠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硝子惠州公司”),一块块矿石原料在这里经过“千锤百炼”,变成全球最大的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用玻璃基板原板玻璃,随后送往深圳完成研磨、阵列、彩膜、成盒等工序后,再回到位于仲恺高新区的TCL华星惠州模组厂。在那里,玻璃面板与偏光片、芯片、电路板等零部件集合到一起后,再供给TCL、茂佳科技等终端产品生产商,最终生产出来的一台台智能超高清电视,销往世界各地。作为一家高清显示产业链最上游的龙头企业,旭硝子惠州公司从2015年落地仲恺,到今年4月四期项目实现量产,它见证了仲恺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的壮大崛起。
 

  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是仲恺高新区深耕多年的“拳头”产业,这里汇聚了TCL、旭硝子、华星光电、茂佳科技、康冠、高盛达科技等诸多强劲骨干企业,实现平板显示产业上游、中游、下游全覆盖,拥有全国配套最齐全的“玻璃基板—面板—模组—整机”多个细分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已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超高清视频产业终端制造之城”。
 

  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是仲恺高新区高擎产业立区大旗,强力推动产业集群建设的一个缩影。
 

  作为惠州“3+7”工业园区中的一个国家级园区,仲恺高新区被定义为我市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翻开仲恺高新区产业规划蓝图,思路非常明晰:制造业是仲恺的立身之本、强区之基,围绕“5+1”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路线图、施工图,挂图作战、按图索骥、聚力招引一批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高端人才团队,推进“多链协同”,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茏”的“热带雨林”。
 

  如何更为直观地理解?
 

  谋略上,从顶层进行谋篇布局,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支柱产业,倾力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核心引擎,在坚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形成了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慧能源、人工智能、激光与增材制造等5大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5+1”现代产业体系。
 

  空间上,秉承空间集约、企业集中、产业集聚理念,规划建设两个千亿级产业园区,北部是潼湖生态智慧区和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南部则是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联动快速发展的东江科技园、惠南科技园,形成了“1+1+2”千亿级产业园区发展版图。同时为招商引资企业快速落地提供“拎包入住”服务,量身打造25个现代化标准厂房项目。
 

  行动上,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抓住链主型企业培育,以一个个龙头企业牵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不断增强产业链韧性,激活内生动力,加快形成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慧能源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如今,在超高清视频显示方面,仲恺是省市共建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基地、省级4K电视试点示范城市以及省级超高清视频产业园;在智慧能源方面,正致力打造“光(光伏)、储(储能)、端(终端)、信(关键信息技术)”协同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集群聚集区,其中新能源产业集群已挺进国内第一方阵,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列全球前三,拥有亿纬锂能、德赛电池、赣锋锂业、豪鹏国际、首航新能源、拓邦电气等头部企业;在智能终端方面,培育了德赛西威、华阳通用、博实结等优质企业,形成了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创新驱动
 

  创新为魂,蓄积高质量发展不竭动能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立园之日起,写入仲恺高新区基因里的使命和担当。作为惠州市技术创新活跃、产业特色突出的重要基地,仲恺高新区的发展呈现出“高”与“新”的鲜明特质。
 

  走进仲恺高新区东江科技园,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这家主要从事微型锂电池研发制造的企业,自2017年成立就迅速崛起,2022年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钢壳纽扣电池出货量排名全国第一、全球第二。高速发展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有力支撑。据介绍,该公司拥有超过500项专利,是国内微型电池领域拥有最多专利的公司。
 

  放眼仲恺,像广东微电这样的“明星企业”还有不少。
 

  广东泰一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广州数据交易所共建全国首个低空行业数据空间;广东辰奕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智能遥控器及智能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迄今全球总销量达5亿支;聚飞光电专注于国内背光LED领域,其小尺寸背光市场份额全球第一,LED封装背光市场份额全球第四……正是这样一家家重视自主创新的企业聚沙成塔,不断激活出仲恺“高新”发展内生动力。
 

  该区始终以创新驱动为强大动力,聚焦打造一流创新生态,鼓励企业研发与创新,逐步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依托自主创新实现高质量跨越式的发展之路。
 

  经济繁茂之树,必在沃土中崛起。这里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省级孵化器3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8家、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1家;省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7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52家,5年间净增长56家。“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全链条孵化体系已初现雏形,建成孵化载体22家。
 

  沃土之上必结硕果。截至2023年,仲恺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有987家、高新技术企业1036家,总量居全市第一。已形成381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0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企业的梯度培育格局,还培育上市企业10家,不断擦亮“仲恺智造”金字招牌。
 

  全区累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0项,省级专利奖12项;累计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7家,示范企业5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7家;全区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112家。区内企业德赛电池、亿纬锂能、九联科技荣获首届惠州市政府质量奖,德赛西威荣获第七届广东省政府质量提名奖。
 

  经过三十余年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所需的主体要素、资源要素、环境要素与仲恺高新区高度耦合。
 


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营商环境
 

  改革为桨,打造与时俱进营商环境
 

  仲恺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破冰前行的改革和塑造的发展新优势。
 

  若问如何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激发产业园区新效能?仲恺高新区正在进行的增值化政务服务改革给出了答案。该区行政服务中心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向企业身边延伸,先后在人工智能产业园、中集智谷产业园、鹤湾5G智慧产业园、艾瑞克斯产业园、松海智造湾产业园建设5个政企分厅,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充分利用政务分厅广泛分布、覆盖全面、资源丰富的优势,前移服务关口,联合多个相关部门,将住房公积金、海关、户政及出入境等业务延伸至政务分厅,提供更多精准化、个性化的衍生服务。
 

  近年来,仲恺高新区始终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下好优化服务“先手棋”,不断刷新服务亮点,通过建立工业用地挂牌信息互通、政府采购“一张网”、专人专班跟踪服务、“容缺受理”绿色通道等工作机制,在全市各县区中率先实现了同步发放电子营业执照与电子印章,企业开办网办率高达99.90%,推出企业开办全流程套餐服务,由9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简易注销登记公示时间也由45天压缩至20天。
 

  此外,仲恺高新区还创新实施“净地交付”“拿地动竣工”等机制,打造了“重点项目企业包”“重点项目政务服务队”“惠企服务包”等服务模式,并与多个地区签订了政务服务合作协议,实现了“跨域通办”。同时,建立了线上供需对接平台“恺企通”,实现了“线上+线下”产业链对接,进一步擦亮了服务企业“新名片”。
 

  在不断完善提升政务服务大厅功能方面,仲恺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实行“一窗通办”政务服务模式,共有22个部门869个事项纳入一窗通办。其中纳入自然人“一窗通办”的有3个部门92个事项,纳入法人“一窗通办”的有22个部门777个事项。同时,持续推出了“零跑动双向快递服务”“周六延时服务”等便民举措,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改革步履不停,一系列创新工作,看似波澜不惊,实则静水流深,在一个个量变中布局、酝酿,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落户仲恺高新区。截至目前,已经有5000余家企业在该区安营扎寨。十余年的砥砺奋斗,使得该区企业数量增长1000%以上,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硬支撑”。
 

  接下来,仲恺高新区将继续以改革为桨,深化“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推动“赋权强镇”,巩固拓展重点领域改革成效,充分释放发展潜力和强大动能,打造与时俱进的营商环境,为城市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宜居宜业
 

  民生为本 产城融合塑造发展新格局
 

  驱车行驶在仲恺大道,道路宽阔畅通,沿线的绿化与高耸的轻轨、拔地而起的高楼交相辉映,新建成的一个个公园如明珠点缀其间,“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正成为居民触手可及的幸福;新学期伊始,惠州市第一中学仲恺校区迎来了初一新生,这里不仅有宽敞明亮的教室,而且学校校长、副校长、骨干教师均由惠州一中本校调派,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镜头一转,沿着蜿蜒的村道驶入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以岭南风为主题的新牌坊十分引人注目,柏油马路平整干净,农田里瓜果飘香,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美丽乡村新图景次第展开;夜幕降临,金星村村委会门前新修通的道路两旁,彩灯亮起,一路延伸到华侨星空营地,附近镇村的年轻人来这里听音乐、品啤酒、啖烧烤……
 

  这片聚集众多国内外巨头和科技企业的土地,不仅创造了千亿GDP,更生活着近20万常住社区居民,以及超35万异地他乡而来的“追梦人”。仲恺高新区崛起的不只是一座产业高地,更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回望仲恺在探索发展的城市进程中,前期粗放型产业的规模扩张,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给城市发展留下了空间利用不合理、土地低效运转、资源过度消耗以及城乡建设不够规范等弊端。
 

  城市发展要“里子”也要“颜值”,近年来,该区通过仲恺大道沿线城市更新,大力推动城市面貌改变、人居环境提升;以路网搭建为抓手,推进市政道路建设和改造;通过坚持精建细管,推动城市建设扩量提质;通过高位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持续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如今,这里已构建起涵盖铁路、城际轨道、高速公路及陆路运输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综合交通网络。赣深高铁、广汕高铁、莞惠城际等相继建成,区内设有仲恺高铁站及多个轻轨站点,实现了与深圳、东莞、广州等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快速连接,尤其赣深高铁极大地缩短了仲恺与深圳乃至香港的时空距离,仲恺站至深圳北站仅需18分钟,至香港也仅需30分钟,真正融入了大湾区半小时经济圈;高速路网在区域内呈现出“二横二纵”布局,以武深高速、长深高速为纵向主脉,潮莞高速、河惠莞高速为横向动脉,总里程累计约达65.4公里;积极响应惠州市“丰”字交通主框架,构建了“一环八射、五横五纵”的内部交通格局。
 

  在城市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区域,仲恺高新区规划建设了一批公园,见缝插针、因地制宜地拓展绿化空间,目前“10分钟公园绿地服务圈”已然成形:仲恺大道沿线城市更新项目已建成长度约9.8公里(双向约19.6公里)的连片绿化带;惠环公园、松山公园、中星公园、御湖公园、五一公园等9个公园陆续开放,新增公园绿地14.26万平方米;曙光公园、金融中心公园也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建设。
 

  在教育方面,一所所现代化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全区新开办6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学前教育公办学位约2000个;同时推进12个在建、新改建学校项目,建成后可新增优质公办学位1.6万个。如今,在仲恺高新区,不仅家门口“有学上”,还能“上好学”。
 

  近年来,乘着“百千万工程”这股东风,仲恺高新区更是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形成抓经济拼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全新景象。如今,通向仲恺高新区的道路四通八达,沿路而行,一个个项目向前奔跑,一家家“硬核企业”落地生长,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产业飞跃而升……仲恺高新区原来“城中有村、村中有厂”混杂的城市面貌已焕然一新。
 

  一路走来,仲恺高新区以“加速度”奔跑,是发展能级和位势的提升,也是仲恺在惠州发展全局中更为有力的担当。未来,仲恺高新区将始终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创新驱动中披坚执锐,在改革开放中破局前行,以实干实绩再创全面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新局,为惠州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张曼平 黄希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