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仲恺GDP比增4% 今年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5-02-14 14:40:00 稿源:仲恺文明网


  新岁序开,共赴新程。2月13日,仲恺高新区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总结成绩,展望未来。回望2024年,仲恺高新区在前一年度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基础上,以攀登者的姿态向前,强创新、兴产业、优治理、促振兴,在爬坡过坎中奋勇前行,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71.75亿元,比增4.0%。
 

  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作为惠州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今年,仲恺高新区将坚定信心、勇挑大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谱写千亿高新区发展新篇章。
 

  回顾去年成绩
 

  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助企业稳增长
 

  入选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电子信息)被评为全国12家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基地之一、在全省首创“先代偿后补偿”政银担风险补偿金……回望2024年,仲恺高新区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助企业、稳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稳中有进。
 

  谋与干
 

  产业发展根基持续厚植
 

  初春时节,仲恺高新区处处涌动着建设热潮,走进潼湖生态智慧区的宇豪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和高分子材料项目现场,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映入眼帘。该项目专注于商业储能产品、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以及高分子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预计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40亿元,未来将被打造成宇豪科技总部基地。
 


潼湖生态智慧区。

 

  项目的纷至沓来,正是仲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发展理念的生动注脚。近年来,仲恺在“攀高”求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以项目之“进”谋发展之势,聚焦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能源电子三大支柱产业,推动了一大批优质项目落地建设。
 

  循着时间轴回望,2024年,仲恺高新区在项目建设方面交出了多张亮眼成绩单:全区获批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土地挂牌交易宗数分别居全市第一、第二,中通、朗峰等573宗项目顺利落地,宇豪新能源、砺剑新材料等28宗项目动工建设,德赛矽镨、广东华电等53宗项目竣工投产,75宗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进度。
 

  这一年,园区建设提质增效,潼湖生态智慧区发展新动能强劲,规上企业产值增长13.1%;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发展逆势上扬,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东江科技园产业层级稳步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率达22.7%;惠南科技园工业发展量质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和35%。
 


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

 

  在主导产业加速集聚攀高逐新的同时,仲恺高新区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瞄准人工智能、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引进培育重点企业。打造低空经济制造基地和数据服务基地,培育“低空+数据”产业链。
 

  高与新
 

  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拔节生长
 

  高企存量突破11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数和存量、数字化转型企业总量和转化率均居全市第一;R&D占GDP比重达8.31%,为全市水平2.7倍;科技服务业营收居全市第一,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完成率连续3年居全省高新区第一;科技金融工作获评省级典型案例……2024年,靓丽的数据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响着仲恺高新区又“高”又“新”的发展强音。
 

  “科技之花”是绚烂的,但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还需结出“产业之果”。2024年,仲恺成功举办了5场“仲恺金种子”投融资项目路演活动,搭建本地优质企业与各类股权投资机构、链主企业技术及采购的沟通渠道,大元硬碳(惠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众多创新型企业借此展示核心产品,吸引投资目光。
 

  这是仲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体现。作为科技的集聚地,仲恺高新区通过打造全链条式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搭建创新积分制科技金融应用平台、全省首创设立“先代偿后补偿”风险补偿金等一揽子举措,助推高新区创新主体快速发展。为更好地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不精准、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仲恺去年正式出台《仲恺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扶持措施》,进一步优化科技金融政策供给。
 

  通过集中资源要素、搭建技术平台,仲恺高新区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在拔节生长,迸发出蓬勃生机,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基”“搭梁”。
 

  闯与创
 

  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
 

  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改革与开放始终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命题。2024年,仲恺高新区以“闯”的锐气破局体制机制障碍,以“创”的智慧重塑营商环境生态,从政务服务增效到开放能级跃升,从招商体系重构到跨境服务创新,该区不断探索和实践,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仲恺深入实施赋权强镇、国企国资、政务服务、一流营商环境等18项“集成式”改革,区属国企资产、营收分别增长29%和16%,在全市率先延伸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窗口至产业园区政务分厅,企业服务、知识产权、质量强区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深入实施招商“一把手工程”,将招商引资事权下放镇(街道),开展“全域全链全线”招商,一场场“引进来”“走出去”的招商行动在仲恺如火如荼展开。
 


广交会TCL展区。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2024年10月中旬,仲恺高新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电子信息)展位首次在广交会亮相,让广大客商对“仲恺制造”的整体实力一目了然。仲恺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成立了惠州RCEP服务中心,获评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港澳青创基地不断扩容增效,港澳青创园一期已投入运营;GoGBA港商服务站、惠州仲恺(香港)人才联络站等服务载体的成立,进一步夯实了融深融湾的基础。
 

  仲恺还持续深化“简流程、提效率、优服务”的改革理念,完成全市首个区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成立全市首个县区级行政复议中心、营商环境法治服务监督中心、访前调解协调中心,工资权益保障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仲恺逐步形成,让企业甩开包袱干事业。
 

  变与进
 

  “百千万工程”成果可感可及
 

  行走在仲恺高新区,镇村面貌焕然一新,春节期间,不少返乡人员感叹家乡变化大,颜值内涵有了“双提升”。
 

  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仲恺高新区立足“特”、突出“美”、促进“融”、形成“聚”,拓展特色优势、探索多样路径、激发创新活力、构建协作机制,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陈江、惠环街道入选活力街道500强,沥林镇连续2年入选全国镇域经济500强,潼侨镇典型镇村培育成效扎实、“侨文化”特色彰显,潼湖镇核心经济指标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全区镇村发展活力有效激活,全域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87%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20万+”。
 

  不仅如此,仲恺高新区持续厚植民生福祉,民生红利在“变与进”中涌流、呈现。一年来,一批教育、医疗、城市公园等配套设施建成投用。如新增公办学位超8000个,廖承志红军小学获评全国五星级红军小学;15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全市首个工业园区工人文化宫启用,“厂BA”“村BA”篮球联赛、碌鹅节等文体活动亮点纷呈;建成就业驿站6个,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稳步提升,长者饭堂(助餐点)实现镇街全覆盖;惠河高速改扩建稳步推进,升西路、榄村路等39条共77公里道路建成通车……触摸城市发展建设的脉搏,如今的仲恺高新区,路网“骨架”快速拓展,产业发展升级壮大,市政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改变的不仅是城市的“颜值”,更是市民的“幸福指数”。


 

  展望今年目标
 

  奋力谱写千亿高新区发展新篇章
 

  蛇年新春,万象更新。2025年,站在新的发展阶段,仲恺高新区面临着千亿高新区整装再出发的发展之问,肩负着“经济大区勇挑大梁”的历史重任,将围绕“专、精、特、新、钉、效、廉”的“七字诀”,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履职担当,按下招商引资“快进键”、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奋力谱写千亿高新区发展新篇章。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
 

  固本,方能行稳致远。仲恺高新区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当好惠州建设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主战场”。翻开新一年部署蓝图,发展思路非常明晰:围绕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能源电子等三大支柱产业,通过做大存量企业、培育引进增量企业,实现存量企业、增量企业同频共振,加速形成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该区将发挥潼湖数据中心算力与存储资源、市级软件园集聚区、智慧城市建设等优势,培育一批数字化服务主体,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优质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实现产业链协同数字化;同时狠抓专业化服务,设立服务业公司,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全过程专业化服务。
 

  拓新,方能勇立潮头。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阵地。仲恺将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支持TCL、德赛、亿纬锂能等龙头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抢抓低空经济产业风口,鼓励电池、汽车电子等优势产业向低空领域拓展,支持泰一科技、禹穗科技等企业打造低空无人机智慧城市应用新典范、开发低空数据产品,建设低空经济制造基地和数据服务基地,着力培育“低空+数据”产业。
 


亿纬锂能自动化生产车间。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仲恺将梯度培育中小企业,支持高企高质量发展,年内推动高企规上占比超50%,遴选培育科技领军企业20家以上,让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唱主角”“挑大梁”。同时将持续办好“仲恺金种子”产融路演品牌活动,助力不少于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融资超500亿元。大力推动集群式数字化转型,让传统产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实现华丽转身,走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道路。
 

  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培育增长新动能
 

  项目建设是载体,招商引资是前提。仲恺深知招商引资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将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打造“1+3+N”招商体系,形成全区“招商一盘棋”的协同工作格局。同时,出台新版《关于降低制造业投资成本促进招商引资的十条措施》,以政策引领打造制造业投资高地。精准分析区内龙头链主企业配套需求,结合实际科学绘制产业招商图谱,精准发力、定向施策,全力推进补链强链延链工程。力争新落地项目总投资350亿元,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德赛西威智能制造车间。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抓投资就是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仲恺高新区持续优化项目动工、竣工、投产、纳统全流程服务,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年内计划推动亿纬PACK、仲航智能等30宗以上工业项目动工,创维数字一期、海富等35宗以上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安排省市重点项目73宗,完成年度计划投资207亿元以上,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项目支撑。
 

  促消费是当前恢复和扩大需求的关键。该区将扎实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引进现代时尚新型业态,培育打造一批特色商圈示范街,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同时充分挖掘区内的生态人文资源,串联潼湖湿地、三角梅瀑布、黄屋古村等,打造一批精品文旅线路;优化工业研学科技旅游路线,推动文旅消费市场繁荣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迈出“百千万工程”新步伐,增进民生福祉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园区、镇街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实施好“百千万工程”,关键要强化镇街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推动园区、镇街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仲恺高新区将推动潼湖生态智慧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超700亿元,引进产业项目总投资超60亿元、年产值超200亿元;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规上工业总产值超600亿元,工业项目投产15宗。推动东江科技园、惠南科技园和陈江、惠环街道做好存量文章,支持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向新图强。推动沥林、潼侨、潼湖做好增量文章,因地制宜扩大产业版图,打造全区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产业兴则乡村兴,强村富民是“百千万工程”的必由之路。今年,仲恺还将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做好“土特产”文章,不断擦亮红头葱、碌鹅、龟苓膏、“幸福水”等品牌。加快推进沥林乡村振兴示范带、幸福绿道、环潼湖绿道等项目建设,促进乡村振兴“2212”总体空间格局(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2条绿道+12个乡村振兴节点)落地见效。同时,规范强村公司设立、运作、管理,加快推动64宗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方面,将启动平南互通项目建设,彻底打通四环路“断头路”;统筹推进青春大道北、智慧大道南、西坑产业大道等86宗道路交通设施项目建设,盘活、改造各类停车泊位8000个,加快公交站港湾式升级改造二、三期建设。同时,改造提升仲恺公园、潼侨公园等一批老旧公园,新改扩建基站459个,打造30公里智慧示范路,还将试点开展农贸市场脏乱差、夜市摊贩乱摆卖以及“牛皮癣”等三大市容顽疾综合整治。
 

  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仲恺着力探索更高质量教育,启动新建1所公办高中;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实施“市民共享文化空间”计划,擦亮“星恺周末”“厂BA”“村BA”等文体品牌。并积极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计划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933套,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保障。
 

  从车间机械臂的精准舞动到潼湖湿地的鹭鸟翩跹,从科创路演的头脑风暴到“厂BA”“村BA”的激情呐喊,仲恺高新区正以产业、创新、改革、民生的四重变奏,演绎高质量发展深层逻辑。站在千亿台阶上,仲恺高新区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升级,增进民生福祉,为惠州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加精彩的仲恺篇章。
 

  文/图(除署名外)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张曼平 黄希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