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仲恺高新区已是一派生机盎然。蛇年新春第二个工作日,在潼湖生态智慧区,总投资286.63亿元的45宗项目集中动工,拉开了全区项目建设的新篇章;镜头一转,潼湖镇黄屋村“三角梅瀑布”开春强势归来绚烂绽放,吸引着八方游客;刚被评为2024年惠州“最美农村路”的沥林君子营路,串联起一个个精品小公园,勾勒出和美乡村的迷人景致……由城到乡,由内到外,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百千万工程”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奏响区域协调发展的乐章。
竞跑“百千万工程”,拼出实景图。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一年。在2月13日召开的仲恺高新区2025年度工作会议上,仲恺提出锚定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努力打造区镇村高质量发展样板。
仲恺将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位于陈江街道的TCL液晶产业园。
产业兴
45个项目集中动工,为发展蓄势赋能
春节过后,潼湖生态智慧区的“科瑞新能源智能设备制造”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拉开了仲恺高新区项目建设的大幕。该项目总投资2.3亿元,占地面积约3.93公顷,专注于锂电池充放电智能化测试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预计达产后年产值5.7亿元,年税收0.23亿元。
“我们计划在此打造一座现代化的新能源电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深圳科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彭绍东表示,科瑞技术已在全球拥有多个自动化设备研发、制造、服务基地,广泛为国内外各行业头部客户提供自动化生产、检测解决方案及高端设备。
科瑞项目只是仲恺高新区项目建设热潮的一个缩影。在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45宗项目集中动工,总投资286.6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18宗,总投资182.13亿元;产业项目27宗,总投资104.5亿元。此外,还有10宗项目集中签约。今年以来,仲恺高新区已签约和拟签约项目30宗,总投资额136.3亿元,这些项目覆盖超高清视频显示、能源电子、智能终端等行业,将进一步强化仲恺产业链的整体实力。
仲恺继续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这是艾比森COB制造车间。
推动产业振兴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中之重。仲恺高新区坚持“制造业当家”战略核心,围绕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能源电子三大产业,不断强链延链补链,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去年,该区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登上“2024中国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百强榜”,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助力广深佛惠莞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折射出产业向“新”的澎湃活力,更展现出仲恺发展的奋进之姿,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力。
2025年,仲恺高新区将继续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提速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等工业园区,坚定做强支柱产业、升级传统产业,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城镇美
今年拟实施68公里农村公路“白改黑”
刚踏入初春,潼湖镇黄屋村“三角梅瀑布”以绚烂的姿态再度在网络上“盛放”,长达近百米的三角梅与炮仗花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打卡,在“三角梅瀑布”的“明星效应”带动下,潼湖“美丽庭院”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步伐愈发稳健。
漫步在仲恺高新区潼侨镇,色彩斑斓的建筑外立面、精致细腻的墙绘,东南亚风格的美丽示范主街让人眼前一亮,为这座侨乡小镇注入时尚新活力。
在沥林镇,一座充满现代感的美丽圩镇客厅拔地而起。它通透明亮,配备了展厅、多功能会议室、休闲书吧和咖啡厅等设施,不仅是沥林招商引资的新名片,更是对外联系交流的重要平台。
潼湖黄屋村“三角梅瀑布”吸引众多游客打卡。
惠环街道西坑村的环西坑绿道宛如一条绿色丝带在乡村蜿蜒而行。这条3公里长的绿道,沿途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每到周末,不少市民前来漫步,享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陈江街道的美丽示范主街更是别具一格。高楼与绿树相映成趣,现代化商业综合体与各类生活服务设施交相辉映,在这里,可以一站式满足购物、餐饮、娱乐等需求,感受陈江的繁华与活力。
一个个镇(街)的华丽蜕变,正是仲恺推进美丽圩镇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缩影。去年,仲恺高新区开展了农房风貌提升工程,全域完成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完成50公里农村公路“白改黑”;建成303个信号基站,并作为唯一的基层单位在全国信号升格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乘“百千万工程”这股东风,仲恺各镇(街)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实现了圩镇建设从扩面到提质的跃升。
今年,仲恺将继续推动各镇(街)依托自身优势,实现建设发展提质增效。同时,全域推进宜居建设,着重抓好典型镇村建设,推动首批优化提升、第二批加快建设,高质量做好新一轮典型镇村选树培育工作。巩固提升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抓实农房风貌管控提升、乡村植绿、“三线”整治等工作,规范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年内计划完成农村公路“白改黑”68公里、植绿不少于5.6万株,长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仲恺将继续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用“绣花功夫”绘就美丽镇村新画卷,让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乡村富
村民变股东,土特产长成大产业
位于潼湖镇南边的玳瑁村紧靠青山、碧水环绕,为龟类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近年来,该村党总支引进鸿盛龟业等健康新农企,通过“党总支+企业+农户”的方式,引导企业向养殖农户提供免费种苗和技术服务,通过养殖龟类,成功带动33户农户实现年收入每户增长超6000元。目前,鸿盛龟业已挂牌成立合作社和农村电商基层示范站,年产龟2.5万只,年产龟苓膏、龟板酒和龟苓汤料附属产品9万多箱,年产值达920万元,获得“惠州手信”称号。“如今我们村养龟的名声越来越大,‘潼湖源’龟苓膏、龟苓茶等特色农副产品成为明星产品,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玳瑁村负责人感叹道,现在玳瑁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打造出“潼心薯”“一村一品”龟苓膏、澳洲蓝龙虾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产业发展生机勃勃。
推动乡村振兴,牵住产业这个“牛鼻子”,富农兴村就有了“制胜招”。放眼望去,仲恺各乡村因地制宜谋特色产业,呈现出多元化、创新性发展态势。如以强村公司破题,潼侨镇金星村成立全区首家股份制强村公司,119名村民变股东,730万元投入农庄与水上乐园,年增收60万元;文旅IP崛起,陈江街道以幸福路为载体,以推进“产学游研”融合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村级特色产业,先后引进幸福产业园、福丰种业创新园、大欣咖啡种植园、幸福山水文旅等一大批优质项目,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大幅增长;金融活水润土,沥林镇企岭村“企岭仙泉水园区”项目获得惠州农商银行300万元授信支持。
漫步仲恺乡间,“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已全面铺开,田间地头崛起一个个文旅新IP,一个个“土特产”成长为大产业。该区不断探索拓展特色产业、乡村文旅、工业游等项目,已推进惠环街道西坑村“耕田丫”农旅精品工程、沥林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环潼湖绿道等项目建设,实现86.8%以上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20万元以上,让乡村有“看头”更有“赚头”。
产业兴则乡村兴,强村富民是“百千万工程”的必由之路。2025年,仲恺将持续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潼湖镇示范项目新增耕地不少于1500亩,形成连片耕地不少于5500亩。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动福丰种业、东江牧歌等项目加快落地;规范强村公司设立、运作、管理,加快推动64宗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擦亮红头葱、碌鹅、龟苓膏、“幸福水”等品牌,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潜力板”迸发更强后劲。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方东生 黄希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