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岭南大地,田野间焕发勃勃生机。春天,行走在仲恺高新区乡村的田间地头,可以看到农耕机械来回穿梭,农民在田间播种施肥,一派繁忙景象。万物在春色中次第“耕”新,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徐徐展开。
藏粮于技
先进农机与技术齐发力
在陈江街道幸福村举行的仲恺高新区2025年春耕现场会上,高效精准的插秧机成为全场焦点。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一株株嫩绿的秧苗被精准无误插入水田。现场演示中,插秧机仅用30分钟就高效完成数亩稻田的精准栽种。这一过程直观而生动地彰显出现代农业机械在提升春耕效率方面的显著成效。
活动现场亮点纷呈:中华联合财险惠州中心支公司发布专项农业保险服务方案,针对春耕期间自然灾害、病虫害等风险推出定制化保障产品,并向农业企业捐赠10吨有机化肥;惠州市松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幸福村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计划种植水稻1300亩,将应用生物防治、土壤改良等新技术打造绿色高产示范田。农户代表纷纷表示,机械化种植省时省力,加上保险兜底和技术支持,让他们对今年的增收增产充满信心。
沥林镇2025年春耕现场暨农业科技下乡现场会,则创新设置多个主题展区,通过“现场实操+技术培训”的方式,将现代农业科技的“硬核装备”和实用农技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有效提升农户科学耕种水平。
沥林镇农业农村办公室负责人表示,通过春耕现场会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镇各村积极响应,抢抓农时,迅速掀起春耕生产热潮。
沥林镇春耕现场暨农业科技下乡现场会上,农耕机来回穿梭。 惠州日报记者邱舒婷 通讯员陈静 摄
走进位于潼湖镇的东江牧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800亩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现代化农业生产场景令人耳目一新。无人机在空中精准盘旋喷洒农药,插秧机在田间匀速作业,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滴灌方式24小时自动灌溉……这些智慧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传统农耕方式。
潼湖镇作为仲恺高新区的农业大镇,今年预计粮食种植面积19300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另安排150亩种植油料作物。在春耕生产中,已完成玉米种植3000余亩、水稻种植3090亩,目前全镇春耕工作基本完成。
多措并举
今年预期粮食总产量超1.38万吨
据了解,今年以来,仲恺高新区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筑牢粮食安全根基。2025年全区预期粮食播种面积超3.71万亩,粮食总产量超1.38万吨。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34万亩,达年度预期目标的63%。其中,冬种粮食作物0.93万亩,春播粮食作物1.41万亩(包括水稻0.33万亩、玉米1万亩、甘薯0.08万亩)。目前,全区春耕生产正有序推进。
记者从仲恺高新区农村工作局了解到,为高质量完成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该区通过科技赋能、政策扶持等多项措施,扎实推进粮食生产。
全力提升耕地质量。2024年累计完成43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灌排渠系16公里。通过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有效提升耕地的灌溉和排水能力,增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粮食稳产高产奠定坚实基础。
落实种粮补贴政策。2024~2026年,仲恺高新区每年安排600万元区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粮食生产。目前,2024年稳定粮油生产资金已全部拨付至各镇(街道)。该项资金有效减轻农户种粮负担,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推进粮食单产提升。高标准建设陈江街道幸福村、沥林镇埔心村两个市粮食春耕生产示范点,落实专项补助3万元。同时,区级配套投入1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选用优质高产种子,推广先进的种植模式和管理经验,全面提升粮食单产水平。
“今年,我们还将联合市级农技专家加强技术指导,推广水稻合理密植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持续推动粮食单产提升。”仲恺高新区农村工作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惠州日报记者邱舒婷 通讯员李焕华 许皓然 唐锦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