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莫家拳刚柔并济,侨乡故事娓娓道来,电子古筝演绎国风雅韵……近日,“惠民之州·惠聚美好”——仲恺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案例展演活动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这场由仲恺高新区综合办公室、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的活动,以文明实践集市、精彩项目展演,搭建起基层文明实践交流互鉴平台,生动展现了仲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新成果与惠民实效,吸引近200名各界代表及志愿者共赴文明之约。
11个惠民摊位8大精品展演干货满满
活动现场,11个文明实践互动摊位成为亮眼风景线。义剪摊位前,志愿者理发师手中的剪刀轻快舞动,为市民精心修剪发型;莫家拳体验区吸引了众多市民跃跃欲试,一招一式间感受岭南武术的独特魅力;消防宣传摊位上,消防救援人员将消防车开进现场,市民可登车参观体验,“零距离”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助农义卖摊位上,来自仲恺本地的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市民踊跃购买,助力农民增收……现场一片热闹景象,充分展现了文明实践活动与群众生活的紧密融合。
“阅读 阅行”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举办无人机研学活动。
镜头一转,舞台上,8个优秀文明实践项目依次展演。沥林镇莫家拳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率先亮相,表演者刚劲有力的招式,赢得台下观众阵阵喝彩;潼侨镇侨文化馆项目通过生动讲解与展示,唤起侨乡记忆与情感共鸣;“故事妈妈”亲子阅读项目以温馨故事传递家庭教育理念;东江科技园“我们的节日”项目融合传统与现代,展现节日魅力。此外,“惠助农”“智慧父母课堂”“阅读 阅行”“心·义剪”等项目各展风采,涵盖非遗传承、侨乡文化、亲子阅读、家庭教育等领域,生动展现了仲恺高新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创新举措和丰硕成果。
精心打造“恺小蜂”六大系列活动
近年来,仲恺高新区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要求,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深受群众欢迎的文明实践活动,全域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起来”“用起来”“活起来”,并涌现出一大批优质的文明实践项目。
从非遗传承到侨乡文化,从亲子阅读到助农惠民,此次展演活动不仅展示了仲恺高新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创新举措和丰硕成果,更为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搭建了互学互鉴、交流提升的平台。接下来,仲恺高新区将深入推进“文明仲恺 多彩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精心打造“恺小蜂”——“星火、新风、寻迹、探蜜、环保、东坡”之旅六大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推动文明实践走进群众身边、走近群众心里,让文明之花在仲恺大地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
【八大项目亮点纷呈】
非遗传承
莫家拳打出文化自信
莫家拳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团队由沥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伙岗莫家拳协会及埔心小学组建,核心成员40余人,其中包含代表性传承人莫玉林师傅。自2023年起,该团队积极参与75场公益活动,惠及3000余名青少年。“我们计划年底完成国家级非遗馆升级,打造‘莫家拳’主题IP,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项目负责人表示。
侨乡记忆
侨文化馆凝聚桑梓情怀
潼侨镇侨文化馆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以“侨”为桥,构建起文化交流的精神家园。通过侨史展览、方言课堂、归侨美食制作、版画拓印体验课、教育实践课程、“小小讲解员”培训等活动,累计吸引超3500人次参与。这支5人核心团队带动500余名志愿者,成为侨乡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
助农惠民
助农增收,育新农人
“惠助农”项目扎根田间地头,以“助农增收,共惠美好”为宗旨,致力于培育新农人、破解农产品滞销难题、构建可持续助农生态体系。项目团队整合电商资源,助力农户销售特色农产品。项目实施以来,已孵化200名新农人,其中20人能独立开展田间直播销售,有效帮助当地农户增收。
亲子共读
书香浸润三代人
“故事妈妈”团队以阅读为桥梁,搭建起家庭教育新平台。46名来自不同职业的志愿者创新推出“互助带娃+能力提升”模式,让400余个家庭沉浸在亲子共读的乐趣中。截至今年3月,已举办146场活动,线上线下服务超35000人次,线上点赞超85万人次,志愿者服务时长超6000小时。该团队计划结合仲恺文旅特色,推出阅读打卡模式,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
智慧父母
心理学赋能家庭教育
面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仲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队用专业与温情破题,探索“夜模式”“您点单,我服务”“双进双出”3种服务模式,通过亲子讲座、团体辅导和亲子活动等形式落地。410名志愿者中,40余名心理咨询师提供公益咨询,累计服务超2万小时,有效提升了家长心理健康认知率。该团队荣获5项市、区级荣誉,成为家庭教育领域的标杆。
节日焕新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东江科技园“我们的节日”项目让传统习俗“活”起来。中秋做月饼、端午赛龙舟、冬至包汤圆……园区构建起“1所+1站+7基地+2讲堂”文化矩阵,非遗匠人驻场教学12次,27支志愿服务队用创意激活文化基因,50余场活动吸引2万余人次参与。
阅读+研学
多元赋能,“阅”见世界
“阅读 阅行”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由仲恺高新区图书馆精心打造,项目以图书馆阅读为纽带,以研学为载体,创新采用“文化+n”多元模式。如地方展览与研学结合,带领孩子们走进侨文化展览馆、敦伦书室;非遗文化研学中,大家品尝红团、体验抬龙轿;工业旅游研学走进太古可口可乐惠州有限公司、益力多工厂和广东伊利乳业等工厂,感受科技对工业的推动;科技体验研学开展无人机研学活动。
义剪传情
剪刀上的大爱
陈江街道“心·义剪”项目用一把剪刀传递城市温度。团队初心是服务80岁以上长者,然而团队成立后,各村(社区)、企业、物业纷纷联系,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志愿者们主动下村、进小区、进福利院、进企业,还延伸至周边镇(街),通过线上预约模式,将志愿服务送到更多地方。92名“爱心理发师”3年服务2万余人次,为独居老人、残障人士上门服务214次。
本组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通讯员张艳艳